-
人文地理雜志投稿論文寫作要求
- 周期:雙月刊
- 期刊級別:核心期刊
- 國內(nèi)統(tǒng)一刊號:61-1193/K
- 國際標準刊號:1003-2398
- 主辦單位:西安外國語大學
- 主管單位:陜西省教育廳
人文地理雜志簡介
《人文地理》(雙月刊)創(chuàng)刊于1986年,是由中國地理學會人文地理專業(yè)委員會與西安外國語學院人文地理研究所合辦,面向國內(nèi)外發(fā)行的綜合性學術期刊,是我國專門介紹和研究人文地理學的中文核心期刊。
《人文地理》主要刊發(fā)中國人文地理學發(fā)展中具有先進水平的學術論述和研究成果,力求及時反映人文地理學研究的新理論新觀點和新方法。本刊自創(chuàng)刊以來,論文轉載率不斷提高,學術質量顯著上升,社會影響日益擴大,已成為在國內(nèi)有較高知名度的重要學術園地曾先后被評為國際地理聯(lián)合會文化地理研究組中國期刊、中國中文核心期刊、中國地理科學核心期刊、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期刊等,榮獲陜西省高校編輯部、陜西省學術期刊、陜西省一級期刊、陜西高校學報二等獎、首屆全國社科學報等多項獎勵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編輯部將以更高的要求,努力追求蹤學術前沿,不斷強化內(nèi)容特色,盡心薈萃精品佳作,精益求精編輯每一期刊物,不斷把刊物的辦刊水平推向新的高度。將一如既往熱忱歡迎海內(nèi)外專家學者惠賜佳作,繼續(xù)關心指導和支持我們的工作。
《人文地理》被北大1996版核心期刊、北大2000版核心期刊、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、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,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(2008年版)收錄。1997年被評為陜西省高校編輯部;1997年獲陜西省505省勵基金“學術期刊”專項獎;1999年被評為“首屆全國社科學報”及時名。
人文地理雜志欄目設置
進展與動態(tài)、文化、城市、社會、經(jīng)濟、旅游、政治
人文地理雜志榮譽
CSSCI 南大核心期刊(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)(含擴展版)萬方收錄(中)上海圖書館館藏北大核心期刊(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)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(wǎng)收錄(中)統(tǒng)計源核心期刊(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)維普收錄(中)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(shù)據(jù)庫(CJFD)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(shù)據(jù)庫全國社科學報
人文地理雜志文章特色
1、人文地理來稿要求論點明確、數(shù)據(jù)、邏輯嚴密、文字精煉,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單位、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、摘要和關鍵詞、正文、參考文獻和及時作者及通訊作者(一般為導師)簡介(包括姓名、性別、職稱、出生年月、所獲學位、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),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、何基金(編號)資助,沒有的不注明。
2、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,包括目的、方法、結果、結論4方面內(nèi)容(100字左右),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,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(guī)范性單詞或組合詞(3~5個)。
3、文稿篇幅(含圖表)一般不超過5000字,一個版面2500字內(nèi)。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標準。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、小寫,正、斜體,黑、白體,上下角標應區(qū)別明顯。
4、文中的圖、表應有自明性。圖片不超過2幅,圖像要清晰,層次要分明。
5、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,請按文中出現(xiàn)的先后順序編號。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、主要的、公開出版文獻。未公開發(fā)表的、且很有必要引用的,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,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。
6、來稿勿一稿多投。收到稿件之后,5個工作日內(nèi)審稿,電子郵件回復作者。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。如果10日內(nèi)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(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),則請與本部聯(lián)系確認。
7、來稿文責自負。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(nèi)容和署名無異議,稿件內(nèi)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(fā)表。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,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,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。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(shù),出刊日期,是否加急等情況,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。
8、請作者自留備份稿,本部不退稿。
9、論文一經(jīng)發(fā)表,贈送當期樣刊1-2冊,需快遞的聯(lián)系本部。
10、人文地理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(lián)系人的姓名、工作單位、詳細聯(lián)系地址、電話(包括手機)、郵編等信息,以便聯(lián)系有關事宜。
目錄
進展與動態(tài)韌性概念演變與區(qū)域經(jīng)濟韌性研究進展李連剛;張平宇;譚俊濤;關皓明;1-7+151
國內(nèi)外旅游紳士化研究綜述與展望徐玉梅;王朝輝;張婷婷;張偉;劉娟;8-16+104
社會理解中國城市生活方式:基于時空行為的研究框架塔娜;柴彥威;17-23
以家庭為單位的活動參與:聯(lián)合與獨立家庭維持性活動中的性別差異——以北京市家庭為例蔣晨;毛子丹;柴彥威;24-31+124
鄰里環(huán)境感知對中國城市居民自評健康影響研究——以武漢市為例張舒怡;林賽南;李志剛;郭炎;32-40
文化旅游作用下的地方飲食文化重構及其機制研究——以臺灣蘭嶼達悟族“飛魚”為例劉彬;陳忠暖;41-46+54
“真實性”理論語境下的歷史街區(qū)研究——以北京什剎海和南鑼鼓巷地區(qū)為例趙寰熹;47-54
城市基于弱勢群體需求的北京服務設施可達性集成研究許婧雪;張文忠;諶麗;湛東升;64-71
西安新城市貧困空間固化及其治理研究——基于空間正義視角代蘭海;薛東前;宋永永;馬蓓蓓;72-79+96
基于實體店比較的長春市外賣O2O餐飲業(yè)空間特征及成因施響;王士君;浩飛龍;周雙雙;80-89
《人文地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