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切都會款款而來”——論劉君的散文創(chuàng)作
內容提要:劉君的散文“流溢”出一種從容的氣質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。在她的作品中,美是從容之華,文字清亮、通透,融涵文藝精神;真是從容之干,寫身邊真實的生活,多見真知灼見,書寫自己琢磨、認定的“真理”;誠是從容之根,追求“慢下來”的藝術化的人生,親就自然,堅守本心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。
關鍵詞:劉君 從容 美 真 誠
“天下萬物皆有時,播種有時,收獲有時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。”大化流行,萬事萬物都有其出生、成長、成熟的節(jié)奏。洞悉萬物之“有時”,遵循規(guī)律,不著急,不強求,讓其自然生長,這便是“從容”??鬃釉唬?ldquo;天何言哉?四時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”以此為鑒,為文事大,情發(fā)于中而流于外,讓文字自然而然地“溢”出,書自己胸中之塊壘,行于所當行,止于所不可不止。劉君的散文,“順著天地萬物走下去”,“流溢”出一種從容的氣質。
美是從容之華
散文,常被稱為“美文”。如何為“美”?如何可“美”?美是難的,是一種感受,是一種關系,隨時隨地可見,但愛美者又將之作為自己的宗教。從作品看,劉君對這些問題有過長期的思考,并在文字、生活中形成美的信仰,誠如其言:“有哲人說,只有審美的生存才是最好的生存方式。換句話說,為生存而生存的方式是痛苦的,只有審美的生活才值得一過。”(《審美生存》)
劉君的作品清亮、通透,其“美”在文字。作為一名報紙的副刊的編輯,作者自言“對好句子總懷有一股癡情”(《改變人生的容積率》),或者說,“作家都有語言過敏癥,他們會在寫作中創(chuàng)造新詞、新句,以示與內心的感受達到百分之百的配”,“好的句子,要有一種神韻,只可意會,難以言傳。卻又是天成,沒有雕琢之感”。劉君作在作品中講了許多煉字的故事,如余華寫《活著》,用“鹽”比喻月光灑在路上,表達悲痛無意無盡的延伸。值得注意的是,劉君曾做過多年的電臺主持人,聲音也成為她的面容,因而,其對文字的講究便多了聲與義的融合。中國近代詩論家顧隨重視詩中的聲音,“作詩要能支配詩之聲音,由聲音可表現氣象。一、心中有此感;二、以音節(jié)表現之;三、氣象。感覺不足所成音節(jié)不對,氣象也不是了。”他分析韓偓詩作《幽窗》中的“手香紅橘嫩,齒軟越梅酸”兩句:“一念便好,蓋不是說‘香’是香,便連其‘紅’字、‘橘’字亦刺激嗅覺,甚至‘手’字為鼻音。‘齒軟越梅酸’,不得了,牙倒了,蓋多為齒音,刺激牙。此非好詩而好,便是因詩感好。”詩與歌同源,文字是音與義的結合體,好的文學作品原本即應令人齒頰生香,能激發(fā)文字的馨香,或許就是顧隨所講的“一讀便好”。做過電臺主持人,對文字之“聲”的魔力感同身受;至今做著報紙副刊的編輯,字字入眼。劉君便多了其他散文作家所沒的段長,她作品的許多片斷可說是“一讀便好”。如:“天氣漸涼,又一季葉子和樹的分離……告別總是感傷的,哪堪一場又一場雨水淋漓,催人斷腸。”(《在“中間層”飛》)劉君感慨文字安置之難,引馬雅可夫斯基話說,要有“幾萬噸炸藥的力量”,“把文字安排得妥妥當當”(《把文字安排得妥妥當當》)。劉君對文字有深情感,有一文即名為《棲居在文字里》,她將其作為一個生命體,于是便舉重若輕地安放它們,這與“幾萬噸炸藥”的路徑截然不同,顯出“清雕琢”(清吳德璇語)的優(yōu)雅來。
文字有了魔力,也便成了廣義的文學??组T四科,文學與德行、言語、政事并提,也是廣義的文學。劉君對“文學”有著赤誠之心。她化用了許多文學氣息的句子,“其光閃閃,其聲錚錚”(海德格爾語)。“聽過很多道理,依然過不好這一生”,韓寒的電影處女作《后會有期》,很有點睛之用。她不自覺地時時以文學的眼光來觀察這個世界,“他并沒有看到云彩里有什么氣體,什么成分,揮毫潑墨并在心里細品那份最抽象唯美”(《文學的觀察和表現》)。更根本的是,她將文藝化在自己的文字,重細節(jié),講直覺,講一剎那的奇妙的感受,她的文本文藝范十足。
“不管被唾棄還是被理解,我一直相信,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文藝的你,他總會在你最脆弱、最黑暗的時候出現,用自己的身體承受著你的痛苦,既不快樂也不悲觀,生命本身是一首反復無常是激烈是平靜的曲子,它會帶給我們,無法言說的快樂,也會帶給我們難以承擔的重負。”(《每個人的心里都住著一個文藝的你》)由此,文藝成為劉君的一種生存狀態(tài),她的文字里洋溢著生存之美。劉君的散文,寫美的生活;文藝創(chuàng)作,是她追求生存之美的一條路徑。正如她所說:“即使不能創(chuàng)造美,還可以欣賞美,享受美;即使謀生的手段遠離藝術,還可以把自身的生活塑造成一件美不勝收的藝術品。”她講“哪里都有風景”,藍天白云是風景,鋼筋水泥的叢林,也是風景,只因為“風景只在我們心里”。這也就不難理解,作者為何會屢屢感嘆,濟南最美的季節(jié)來臨了,沒有比窗外的千佛山更美的了。她不斷地“欣于所遇”,持續(xù)下來就成了“所遇皆欣”,這是一種審美的狀態(tài)。
劉君曾借法國電影《無法觸碰》中富翁菲利浦的話感嘆,藝術是“人們來到這個世界后所留下的唯一痕跡”。她的散文,是一道美的痕跡。
真是從容之干
文學重“真”,散文尤是。劉君多次提到“真實最重要”。在《好散文的標準》一文中,她細理過自己的散文觀。好散文,在她看來,要“通透”,即“結構靈活,敘述靈動”;要“詩意”,“應有內在詩韻”。而在這兩者之前,好散文標準的第一條,是“真”,“以寫作者親身經歷、真人真事為范,以抒發(fā)作者胸臆、真情實感為尚”。(《好散文的標準》)孔子曾言:君子坦蕩蕩,小人長戚戚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。君子方可從從容容。君子從容之基在于“真”。
劉君的散文富有帶入感,她寫身邊真實的生活,時時把自己生活加入文字中。如,時不時就跳出來的孩子天天,寫累了看看辦公室外的趵突泉、大明湖、極目之外的黃河一線,不時還講講微信圈中朋友的評價。她主張盡量寫自己熟悉的東西,對一個地方了如指掌,才會有不一樣的文字。“敲這些文字時,正是接近黃昏時分,我也要停一下,去看五分鐘落日,讓那溫暖的光線穿過身體,照亮靈魂。”這是《停下來》的結尾,文字在生活中,生活含蘊著文字,文字借生活之景,創(chuàng)造出另一番天地,余韻徐歇,清音杳然。這些文字,頗得中國詩詞之妙,如《春江花月夜》,“不知乘月幾人歸”,不再作答,而以“落月?lián)u情滿江樹”之景語作結,前面文字的豐富與喧囂都過去了,一種神秘的力量潛隱在靜默的文字之中,自己發(fā)酵、生長,孕育出令人驚奇的、新的生命。
劉君散文中的生活,皆不是浮泛的生活,她深入地、細細地琢磨過,充溢著真知灼見,許多篇章發(fā)人深省,許多思考啟人之智。這也印證了劉君對“真”的理解——“不僅是指內容,更重要的是對內容所指向的歷史真實和歷史趨向的把握”。如“且寫且珍惜”部分,便積累了這么多為文之道,可資借鑒。她談寫作的技巧,主張“無技巧也是技巧”,把技巧與生活的關系比作樹葉與樹干的關系,樹干越粗大,枝葉越繁茂。作者主張“這個時代要想得到真正的文學性觀察,寫作者必須站在離現實很近的地方”。但同時又主張,文學眼睛與時代的疏離,保持旁觀者的冷靜,去看一切與你有關或無關的事,如曹雪芹“有時候是寶玉,有時候又不是”,這樣才能成就了不起的文學。她解讀作家邱勛的作品,提出“好的兒童文學作品也不只是給兒童看的,更是寫給成人看的。”(《每一個大人都曾是孩子》)由文而講生活,主張細節(jié)才是生活的本意,“生活不是概念,而是無數未曾細說的細節(jié)”。她的文字透露出強烈的生態(tài)觀念。她主張“靜”,要多一點“習靜”的功夫。這些說法,都給人以啟迪。
劉君所說,自然不會都是放之四海的真理,但從其文字中,能讓人體會到,她對自己所定的是“真信”。海德格爾所講,藝術是真理的自行置入,劉君用自己的文字寫著自己的“真理”,寫她對這個世界的“真”情實意。落葉時節(jié),作者驚嘆于朋友發(fā)來的照片之“明亮、純粹、燦爛、飽滿”,她以《一片葉子落下來》回復,我們生長在這里,雖最終要飄落下去死掉,“是為了享受太陽和月亮,是為了一起過那么長的一段時光,是為了把影子投給老人和孩子,是為了讓秋天變得五彩繽紛,是為了看到四季。”“朋友回,太高深。”(《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語》)這是朋友決絕的不同意的態(tài)度。但作者是“真信”。因而,她迫不得已要“自言自語”,后來竟然頗為自得于“自言自語”的味道,這是面對自己內心的角角落落,拿出自己真純。作者從自己的角度來理解盲人摸象的故事:“人間紛繁,任誰也只能摸出一部分真真相而已。”她書寫著她所執(zhí)著的“真相”。朱光潛說,散文“最上乘的是自言自語,其次是向一個人說話,再次是向許多人說話”。劉君用自己的“自言自語”劃出一道美麗的痕跡。
誠是從容之根
“文學的生命是真誠。”(《每一個大人都曾是孩子》)何謂誠?文學創(chuàng)作為何要“誠”?劉君以自己的散文做出的回答,頗令人深思。
“直到你覺得,心聲一旦借著文字飛揚而出,心中內隱之意得以敞亮,那大概就是了。”(《時間與精力的投資》)劉君的這段話,可與《傳習錄》中一段公案對照著來讀。王陽明與朋友同游南鎮(zhèn),看到巖石間一棵開花的樹,友人問:“天下無心外之物,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,于我心亦何相關?”王陽明答:“你未看此花時,此花與汝同歸于寂;你來看此花時,此花顏色一時明白過來,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。”心中所有,這便中國文化中所講的“誠”。郭沫若認為,儒家把“誠”作為萬物的本體,楊向奎則認為,子思所謂誠,代替了上帝的職能,與“道”的位置相似。如孟子所講:“是故,誠者,天之道也。思誠者,人之道也。至誠而不動者,未之有也。不誠,未有能動者也。”《中庸》里說“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”。孟子格外強調“思誠”,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。
劉君對“慢”的強調,令人印象深刻。單從題目看,便有《停下來》《讓時間慢下來》《慢下來》《慢下來,靜待花開》等等。“慢下來!慢的東西更能打動人心,慢下來,才看得到,聽得到,品得到潛藏在尋常日子里的詩意”。體驗自己的內容,如朱光潛在《談美》中,曾講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景物極美的路,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游人說:“慢慢走,欣賞??!”,他感嘆:“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,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,匆匆忙忙地急馳而過,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,于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趣的囚牢。這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?。?rdquo;,“慢慢走啊,欣賞??!”這應是可以引發(fā)劉君共鳴之語。情感豐富,才是藝術家,是藝術化的人生。
劉君還格外強調對自然的親就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。她引米哈里的話說:親近大自然,能產生高心流。她會為“有一陣子沒去山上看花了”,而覺得“我冷落了它們”,“沒有花在眼前,時時照拂,眼睛就會失去光彩,日子也會黯淡和干巴許多”。她是由內而外的一個生態(tài)主義者,與自然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。由此,她才能說出“你對花的好,花知道”類似的話(《你對花的好,花知道》)。
慢下來,靜待花開求“慢”也好,融入自然也好,其實最終都可歸結為“靜”。劉君艷羨張岱《湖心亭看雪》所寫:“大雪三日,湖中人鳥聲俱絕。……霧淞沆碭,天與云與山與水,上下一白……”,蘇東坡寫《記承天寺夜游》,其中有“何夜無月?何處無竹柏?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”。一個“閑”字關鍵。慢下來,融入自然,“閑”了,便“靜”了,“靜”了,便如汪曾祺所言:“唯靜,才能觀照萬物,對于人間生活充滿盎然的興致”。“心靜自然涼?真正的清涼,像源源不絕的生命喜悅,可以習習生于內心。”(《玩樂亦有時》)參天地造化,情于中,而形于言,堅守本心,生機勃勃,達至天人合一之境。相信內心,發(fā)自內心,發(fā)而為文,這就是寫作的“誠”了。
劉君對當前的生活以及置身其中的當下文學頗多擔憂,“機器人來了!它在幫著這個世界轉得更快時,也在逼問,文學的價值是什么,真善美的根基會不會動搖,最高意義上的文學,究竟在哪些核心的方面為一般寫作所不及?”問題雖問得急切,但由作品來看,她已然有了答案:生命有時,生活有時,為文要有時,于是“一切都會款款而來”(《一切都會款款而來》)。
作者孫書文
推薦閱讀:核心級《散文》雜志主要征收什么文章
《“一切都會款款而來”——論劉君的散文創(chuàng)作》
- 職稱論文刊發(fā)主體資格的
- 政法論文淺析工會法主體
- 化學在初中教學中的情感
- 中學教育論文思想政治方
- 法治論文投稿法治型市場
- 雜志社論文發(fā)表淺析推動
- 新疆教育報投稿淺析學生
- 分男女招生錄取的合憲性
最新優(yōu)質論文
- 水利水電工程師職稱論文
- 膜分離相關論文發(fā)表期刊
- 寫高職英語教育的論文怎
- 環(huán)境工程晉升高級職稱條
- 知網能免費下載論文嗎
- 音樂課老師晉升職稱必須
- 職稱論文發(fā)表可靠網站有
- 河南群眾文化類職稱評審
論文發(fā)表問題熱點
- 工程師中級職稱評審條件
- 發(fā)表論文必須本省的期刊
- 自考本科論文格式要求
- 學術期刊規(guī)范化需要注意
- 泥泵磨損論文適合哪些期
- 會計畢業(yè)論文職稱論文準
- 哪能咨詢發(fā)表論文期刊的
- 中醫(yī)藥論文準備常見問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