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當時......

學術咨詢服務
當前位置:職稱論文發(fā)表咨詢網教育職稱論文》教育職稱論文農村教育方向職稱論文范文

教育職稱論文農村教育方向職稱論文范文

來源:職稱論文發(fā)表咨詢網作者:qifan時間:2013-04-13 11:28
掃碼咨詢

  本文是選自國家級教育期刊《中國教育信息化》中的職稱論文范文:淺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成因及對策。

  摘要: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歷史性的問題,它是社會發(fā)展的必然結果。據調查分析,其問題主要表現教育的“瘸腿”,即家庭教育的缺失;學校教育的缺位;社會教育的缺乏。教育的“瘸腿”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社會問題,例如: 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度上升;義務教育實施艱難,未成年學生輟學率攀升等。究其問題的根源,則是經濟發(fā)展的“瘸腿”,即貧困山區(qū)與沿海發(fā)達城市之間經濟發(fā)展的不平衡,造就一批潮流的打工仔,也造就了一批可憐的孩子。留守兒童問題不可忽視,它不只是影響了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,更影響到了祖國的未來與前途。祖國的未來不能瘸腿,筆者通過調查,以教育為突破口,對農村留守兒童成因進行了剖析。根據實際情況,提出了對策與寄望。即統(tǒng)籌城鄉(xiāng)發(fā)展,大力發(fā)展農村經濟,讓貧窮的農村留得住人;以體制為保障,完善教育和監(jiān)護體系,提高對孩子教育問題的認識等。

  全社會應高度重視留守兒童問題,上下齊動員,聚心聚力,力使留守兒童從沒人管,管不了,不敢管向有人管,專門管,管得好轉變,給他們打造一個健康成長的大家園。

  關鍵詞:農村,留守兒童,教育問題

  我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,在全國上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,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中,存在著諸多“不和諧”的音符,其中之一就是留守兒童問題,因受地理、環(huán)境、經濟等因素影響,在山區(qū)農村更為嚴重。長期以來,村里的青壯年常年在外打工,留下的是一支龐大的“386199”部隊,可以說連“38”都占極少數,直接造成農村勞動力嚴重貧乏,更造成大量兒童留守農村。受農村整體經濟、文化及教育發(fā)展相對滯后等因素的影響,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不盡如人意,問題愈發(fā)凸顯,令人堪憂。因此,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,對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,促進農村社會、經濟及教育等各項事業(yè)的健康、穩(wěn)定發(fā)展,推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意義重大。

  我從北方來到山區(qū)重慶農村,才真正把“留守兒童”這個詞的意思與實際情況聯(lián)系起來。所謂留守兒童,是指年齡在16歲以下,其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鄉(xiāng),并需要其他親人照顧的兒童。即沒有能夠跟隨外出務工的父母前往城市生活,而是被留在家里,由親戚代管,在當地農村生活或上學的農村流動人口的子女,因此又稱為“留守子女”、“留守孩”等。2007年的調查數據顯示,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至少有2000萬,占全國農村兒童的18%—20%,而2004年的調查數據為1000萬,短短3年長了一倍,速度讓人為之驚訝,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增長,而在西部地區(qū)留守兒童所占比例更大,據我所在鄉(xiāng)調查數據顯示,留守兒童占到了70%以上,這個數字更讓人窒息。由于農村社會經濟發(fā)展及教育條件相對落后,留守兒童的教育存在許多問題,嚴重制約了教育的和諧發(fā)展,成為和諧社會構建、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“不和諧音符”。

  一、留守兒童教育問題

  教育不僅僅指學校教育,還包括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,方方面面的、全面的、綜合的教育。因此,在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時,我們就從以上幾個方面來進行闡述,分別揭示出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:家庭教育的缺失、學校教育的缺位、社會教育的缺乏。

  (一)家庭教育的缺失

  1.學業(yè)方面??吹?ldquo;學”字,您可能覺得應該是學校教育的范疇,但是有這樣一句話: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表明父母在孩子學習上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。除了上學,孩子大部分時間應該是在家里,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最多,對孩子在學業(yè)上的教育指向,可以說父母占有大部分責任,而在山區(qū)農村,留守兒童在一年能和父母見一次面,一起生活一天有時都是一種奢望,這不是夸大的說法,據調查的數據顯示,有25%的家長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到一天,有的孩子自從生下來就認不到自己的父母,因為他們十幾年在外打工就沒回來過。90%的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(yǎng),更有甚者將孩子給外人寄養(yǎng)。其實質性監(jiān)護人年齡結構老化,大字不識,孩子的功課輔導任務無人能勝任,學業(yè)輔導環(huán)節(jié)嚴重瘸腿。

  2.品德方面。據調查,部分孩子存在放任自流,不服管教,違反校紀,小偷小摸等不良行為習慣。犯了錯,爺爺奶奶沒有別的,拿起掃箸就是一頓打罵,慢慢地孩子已不再覺得痛了。感情親情可以融化一切,老師講的是生硬的沒有感情的知識,而這個知識的感情化是要靠父母從小就親身說教,親身做模范,才能讓孩子把知識與實際更好結合,融入其身,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、價值觀。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這也許是個奢望,孩子與父母長年分離,感情淡薄,習慣早以成自然,父母也懶得回來管教,就算回來管教,也可能孩子已不聽從于他。沒人管,管不了,不敢管的現實直接導致了留守兒童輟學率、犯罪率上升。一個人能否立足于社會,能否有廣闊天地,首先要看一個人的品德修養(yǎng)素質,品德好廣交天下各方朋友,品德差只能坐井觀天自我欣賞。

  3.人格方面。經悉,人格也稱個性,指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的給人以特色的心身組織。表現為個體適應環(huán)境時在能力、情緒、需要、動機、興趣、態(tài)度、價值觀、氣質、性格和體質等方面的整合,具有動態(tài)的一致性和連續(xù)性。在心理學家看來,人格具有下列特征:整體性、獨特性、穩(wěn)定性、社會性。人格形成和發(fā)展是在個體成熟和社會化中實現的。生物因素和社會因素的共同影響制約兒童人格的發(fā)展。生物因素主要有先天氣質、體貌體格、成熟速率等,而社會因素中對兒童人格發(fā)展影響最大的是家庭因素和同伴因素。家庭是兒童接觸最早、接觸時間最長的成長環(huán)境,在兒童最具可塑性的時候,主要是在家庭中度過的。孩子與父母建立的早期依戀、父母的教養(yǎng)方式、家庭結構等都對孩子的人格產生著長期而深遠的影響。

  總之一句話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也是其一生可以依賴信服的老師。在調查中發(fā)現,發(fā)現留守兒童比較偏激、易猜疑、孤獨、內向、缺乏自信,容易悲傷。從性格類型來說,留守兒童不穩(wěn)定、不適應類型占了40%,穩(wěn)定、適應但是消極適應型占15%。留守兒童對于權力需要、愛情需要、歸屬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較強烈,他們的需要主要來自家庭和社會。按照常理來說,他們比非留守兒童更渴望父母的關愛與親情,更重視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理解。但是在調查中發(fā)現,恰恰相反,因為父母長期不回家,父子情已談化,有些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沒有感情,問臨時監(jiān)護人及老師留守兒童對父母想念程度時,都有一樣的回答:這些娃不是很想,父母不在身邊,他們覺得更自由些,習慣了,根本就不想,說送他找爹媽去,還不去。問娃兒自己想不想,有的不說話,有的直接說:“不想,他們又不和我一起生活,不習慣,給我錢就行了。” 孩子已經把父母定位成供他吃、穿、花的沒有感情的機器。不得不讓人為這些孩子的人格發(fā)展擔憂,深思。人格是評判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基本標準。

  4.心理方面。良好的家庭氛圍、和諧的親子互動對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。農村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:一孤僻內向,是很多留守兒童最顯著的性格特點。父母長期在外,有的幾年不回一次家,有的幾個月大就被父母遺棄在家,造成孩子缺乏父母關愛,交流渠道不通暢,他們難以向外界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,容易形成自閉心理;留守兒童與同伴交往過程中,由于現實當中存在的顯性與隱性差距,使他們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及時的疏導,內心容易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緒。二冷漠缺乏自信,是因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親人關愛,使他們漸漸淡漠了對親情的渴望。據調查,有30%的孩子認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“淡薄了”,40%的孩子表示只是通過電話與父母聯(lián)系,大多時候是“要錢”,有些留守孩子甚至已把父母當成了“提款機”。三幼小心靈受挫,在調查中發(fā)現,有10%孩子是父母在外打工,受城市各種誘惑,導致夫妻不和離異,孩子無人管養(yǎng),只得老人擔起兒女們犯下的錯,擔當起孫兒的養(yǎng)護權,讓孩子幼小身心背負莫大沖擊與壓力,強大的自尊心使孩子變得冷漠抑郁。在一個缺乏親情、愛的環(huán)境中長大,使他們不懂得去享受愛,去關心、關愛別人,緣于父愛母愛呵護不到位;,孩子在學習生活上缺乏應有的支持和鼓勵,導致孩子自信心不強,以至無遠大理想抱負和目標,緣于心靈支持安慰缺失。四自私心胸狹隘,是因留守兒童過早過多地體會了生活的艱辛,認識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計所迫,懂得省吃儉用,也容易產生社會不公的意識,使得他們對社會的認識會多些灰色成分,易產生心理傾向。這使得他們處理人際關系、問題時表現得比較自私、認識狹隘、行為過激。成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,建設新農村進程中的一個不小的、有待關注及時解決的問題,一個和諧進程中“不和諧音符”。

  (二)學校教育的缺位

  根據調查顯示,在學校方面存在嚴重教育不到位問題,不是老師上課不認真不負責,而是在山區(qū)農村師資嚴重不到位,在走訪各個學校時,老師都反映出一個共同的問題:我們學校老師有限,一個老師要上幾個年級的課不成,還要教幾門課,有時真的沒有時間空出來,手把手地督促每個學生,沒有時間一個一個的輔導,更沒有時間教文藝方面,再說我們也不專業(yè),也教不來那些,也更不敢讓學生去參加比賽了。是啊,破破漏漏幾間房,十幾張破舊的木板課桌,就是學校最寶貴的財產,兩三個四五十歲的老師就是學校的校長兼專職老師??吹竭@樣的人物與環(huán)境,不得不為孩子們的成長教育擔憂。當然有社會的原因,更是因受地理、環(huán)境、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,學校師資嚴重缺位問題,是一個熱點難點問題,解決路程也是任重而道遠的。希望我們的師范畢業(yè)生,走出大山請不要忘記生你養(yǎng)你的故鄉(xiāng),想想你的師兄妹們,奉獻自己,社會各界也多來關注,為我們祖國花朵中的清新農村花朵多引“蝴蝶”,改變農村教育問題的路程會減少一半。

  (三)社會教育的缺乏

  留守兒童的一系列教育問題,社會也有責任。社會是個大家庭,我們要構建的也是一個和諧社會,一個相親相愛的大家庭。我們的目標是讓我們的社會更快發(fā)展進步,但是當中也出現了不少矛盾、問題。因為社會的不斷發(fā)展進步,我們的農村剩余勞動力,轉向了城市務工,造成孩子們沒有一個完整的家,城市的繁華,也使我們一些老百姓道德缺失,棄孩子老人不管,只顧掙錢。在農村,可以說很少聽一堂關于親情、法律的教育課,政府的力量是很有限的,需要我們社會各界都伸出愛心手一起來改變,幫助這些孩子,讓我們社會教育深入全國的角角落落,不拋棄不放棄。

  二、淺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策

  (一)解決問題,從根開始

 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產生,究其根源,是因為長期的重城市輕農村的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以及城鄉(xiāng)二元結構造成的城鄉(xiāng)發(fā)展差距的結果。從構建和諧社會、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角度出發(fā),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,必須統(tǒng)籌城鄉(xiāng)發(fā)展,大力發(fā)展農村經濟。因此,各地要大力推進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和農村工業(yè)化,提高城鎮(zhèn)化水平,這樣,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可以就地就業(yè),使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家庭的溫暖與關愛。

  (二)解決方法,見效要快

  改變大量農村勞力外出務工現狀,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,經濟發(fā)展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政策制度是最直接最快的緩解問題的方法,這就需要國家政府制定出臺更加硬性的政策做保障。現在相關政策制度已出臺了幾年,大部分農村兒童還是不能隨父母外出就學,因為很多地方還是不照章辦事,應該考慮如何創(chuàng)新完善這個政策制度,使農村兒童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,享受家庭的溫暖與關愛。

  (三)健全制度,快中求穩(wěn)

  政府、學校、社會齊動員,想法建立留守兒童檔案記錄、管理機制。每年進行一次全面調查,統(tǒng)計留守兒童情況,并記錄在冊,根據實際情況,有針對性地的進行幫扶結對,幫扶人員要全面地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、學習和交往情況,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和行為傾向,并且發(fā)現問題要幫助孩子及時疏導解決??梢灾贫?ldquo;代理家長制度”,對“代理家長”建一個考評檔案管理系統(tǒng),用來評判其合格度,作為是否錄用或繼續(xù)錄用的標準依據。確保政策、制度、方法出臺有保障,政策落實要到位。

  (四)針對問題,端正認識

  出現問題不怕,最怕是大家重視不夠。首先,提醒務工父母要端正對孩子教育問題的認識,正確認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再多的物質支持是換不來無價的親情的。政府要提高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認識,鄉(xiāng)鎮(zhèn)政府做為農民直接的父母官,農民的問題就是政府要密切關注、及時想對策解決的問題。學校作為兒童的監(jiān)護人之一,有必要有責任提高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監(jiān)管力度,對留守兒童要加大關心力度,建立定期家長聯(lián)系制度,及時與家長溝通交流,避免留守兒童產生放任自流,不學無術心態(tài)。

  《中國教育信息化》雜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,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、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辦、國內外公開發(fā)行的、面向教育系統(tǒng)、面向全社會的國家級刊物。國內統(tǒng)一刊號:CN11-4829/TP,國際標準刊號:ISSN1671-7201。郵發(fā)代號:82-761。


《教育職稱論文農村教育方向職稱論文范文》
上一篇:中學教育論文思想政治方向職稱論文范文
下一篇:教育教學人才培養(yǎng)類職稱論文范文
更多>>

期刊目錄